鮭魚即是香港人口中的「三文魚」。日本著名壽司店壽司郎的台灣分店在三月十五日,推出名為「愛的迴鮭,尋人啟事」(迴鮭音同回歸,意指迴轉鮭魚壽司)的推廣活動。三月十七至十八日活動期間,如果顧客名字有「鮭魚」兩字者,所有同行客人可以免費用餐;如果姓名有「鮭魚」同音但不同字,可享五折優惠;假如只有「鮭」或「魚」同音一字,也有九折優惠。
帖文一出,台灣有大量民眾辦理改名手續,各地湧現不同的「鮭魚先生」、「鮭魚小姐」。據台灣壽司郎統計,單是三月十七日,就有接近二百人次使用「鮭魚」優惠獲取免費用餐;三月十八日更有接近八百人次。加起來,兩天活動一共有接近一千人次的「鮭魚先生」、「鮭魚小姐」到壽司郎享用免費大餐。
活動亦引起台灣政府的關注。內政部在Facebook呼籲,請民眾慎重考慮改名一事。原來,台灣人原則上,一生只有三次改名的機會。要避免一生人「實至名鮭」,就需要計算好改名的次數,以免踏上不「鮭」路。帖文有超過二萬人讚好,同時亦有三千人分享。
政府關注以外,鮭魚之亂亦衍生大量迷因(meme)圖、諧音笑話,例如「大家鮭秀」、「縮頭烏鮭」、「改邪鮭正」等等。然而,亦有人因此樂極生悲。有網民不知道父母早已為自己改了兩次姓名,將名字改為「許星光流連擊鮭魚」後,才發現三次機會已經用盡。類似的悲劇,還發生在台中大學生「張鮭魚之夢」身上。除了悲劇,台南市也有人趁機改名向女友示愛。既可免費吃壽司,又可以憑名寄意。陳先生將姓名改為「陳xx有震天龍砲變身xxxxx(遊戲招式名)於二零二一三月十四日與xx(女友名)穩定交往中愛妳愛一生一世此生想帶妳一起吃鮭魚」。全長50字的名稱,更打破了全台灣最長姓名的紀錄。

日前壽司郎總經理出口好太郎大方回應事件,指台灣人為了壽司郎而特地改名,一定十分喜歡壽司郎,所以非常歡迎「鮭魚先生」、「鮭魚小姐」光顧。另一邊廂,亦有輿論批評年輕人貪小便宜,為求免費用餐,無所不用其極。後來,更有公司表明會開除改名為鮭魚的員工。
鮭魚之亂?可以一輩子做鮭魚先生小姐嗎?
熱潮過後,冷靜下來,不禁令人反思名字背後象徵或代表的意義。台灣作家張曉風有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題為〈唸你們的名字〉。當年張曉風在教導醫學班學生的國文課,有感而發寫下了這篇關於學生名字及醫者的看法。名字通常是父母對孩子的期盼,例如文章中提到,一些名字好像「唐高駿」、「陳震寰」等,就象徵父母希望子女有出色的成就。可是,筆者認為孩子絕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如果孩子對自己的姓名有其他想法,甚至單純地覺得「鮭魚」之名很有趣,其實也不應因此被他人抨擊。香港也有人的名字,叫作「激烈的海膽」啊!
改名之前,只需緊記名字會構成別人對你的印象,可能會影響觀感。正如一間公司,品牌形象首先建立於其公司或品牌名稱,個人形象同樣是一個品牌。筆者撰文之時,活動已經完結。不知道台灣的「鮭魚先生」、「鮭魚小姐」,會否在日後還原自己的名字呢?假如商家在香港推出類似的活動,你又會為此改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