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著肺炎疫情,被衛生署強制隔離,總有限期;因著男女愛情,被所愛的人隔離,卻可能是一輩子。
時代的轉變
科技的進步,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當然包括談情的形式。通宵「煲電話粥」、手提電話每月通話分鐘不足、跟兄弟姐妹爭相使用家居電話等情況,新生代應該無法想像;為了免費互發電話訊息(SMS),要跟對方使用同一電訊供應商;經歷過MSN、Facebook,我們慢慢走到了今日電話即時通訊軟件(Instant Messaging)的年代,例如Whatsapp、Line、Signal等等。

MSN經典
身處不同年代,使用不同工具,情侶、曖昧對象都有自己的掙扎和小把戲。最經典的莫過於MSN。 當電腦螢光幕右下方出現「某某剛登入」的視窗,那種怦然心動的感覺,實在無法用言語來形容。MSN的狀態列,亦可成為情侶或曖昧對象互表心跡的地方。創作句子放在狀態列,然後互相試探。用家更可分享電腦正在播放的音樂或影片,暗示想向對方表達的訊息。最重要的功能,必屬「顯示為離線」(Appear Offline),俗稱「扮Off」。「扮Off」之後,就可以專注跟心儀的對象或男女朋友對話,不被其他人騷擾。對方同時亦會有備受重視的感覺,彷彿這就成了兩人的小秘密。


可惜,現在已經是一個無法離線的年代。每分每秒,我們都用智能電話上線。從不會離線,又怎會有目睹對方上線時的喜悅?從不會離線,又怎能「顯示為離線」,不被打擾下與對方相處?
「萬惡」的即時訊息
當然,現時的電話即時通訊程式,也有新的功能,包括單剔(對方未有收到訊息)、雙剔(對方已收到訊息)、藍剔(對方已讀訊息)、最後上線時間(Last Seen)、在線上(Online)等等。
陳凱詠 Jace 去年大受歡迎的新歌《隔離》,正是圍繞這個時代而創作。歌名語帶雙關,既針對疫情,描述人與人之間生理上、肉身上的「隔離」,更引申到男女間心靈上的距離。女生深愛著男方,但男生早已移情別戀,並打算跟女方斷絕來往。女主角不斷發訊息給對方,一開始換來的是藍剔—已讀不回。女生不曉得對方已讀不回已是最好的答案,繼續苦苦糾纏,最終發出的訊息變成單剔,意味著她被對方封鎖了。
男女隔離攻防戰
發訊息沒有得到任何回應,女孩子轉戰Instagram,默默關注對方的新生活。同時,她希望藉著定時直播及限時動態(Story),表明心意,期待得到對方的關注。儘管女主角醉過喊過,最後也是徒勞無功,不得要領。自從Instagram新增密友(Close Friend)功能,很多人更會故意只將苦戀的對象放在密友名單。這樣就可以間接地訴說心聲,並輕易知道對方有否查閱。這樣的「IG攻防戰」很傻,亦非常浪費心力,卻是每天在現實上演的戲碼。難怪這首歌深受大眾歡迎,在不同音樂串流平台的排行榜都登上榜首。
男生不發一言,黯然離開女主角的生命。她苦苦哀求一個答案,想要「搞清楚」他為何不再愛自己。分手的原因,撇去所有冠冕堂皇的藉口,十居其九都是「不愛」。生命中可能出現了新對象,所以另結新歡;或者最終發現愛自己,多於愛對方。二擇其一,自然犧牲對方。
失戀之後
失戀的痛,確是難以撫平的椎心之痛。二人由相遇相知,到相愛相惜,彼此佔據了對方的生活。紫霞仙子飛進了至尊寶心裡,戀人們又何嘗不是敞開心扉,降低戒備,互相分享人生的甜酸苦辣?
失戀後,要接受自己的情緒,承忘自己的軟弱。哭過就好了,是走出陰影的正確途徑。失戀與其他人生的轉變一樣,都會帶來壓力。過大的壓力和情緒困擾,會打亂你的生活。因此,正確的減壓方法,例如尋求朋友的陪伴,甚至專業人士的輔導協助,尤其重要。知名的古伯勒-羅斯模型(Kübler-Ross model)就描述了人面對悲傷的五個階段,包括否定(Denial)、憤怒(Anger)、討價還價(Bargaining)、沮喪(Depression)、接受(Acceptance)。經典的子宮頸癌廣告,「無理由揀我㗎人地先得嗰廿幾歲!」、「我幾廿歲人,呢啲嘢唔關我事嘅!」、「我嘅初戀情人就係我老公,無理由有我份喎!」,就是典型否定及憤怒的表現。一步步走過各個階段,最後你就接受了失去對方的事實,走出陰霾。
《隔離》最重要的教訓,在於別死纏爛打。沒有答案,已經是最好的答案。當然,奉勸各位一句,分手最好灑脫一點,一刀兩斷,別拖泥帶水,更不要不辭而別。《西遊記大結局之仙履奇緣》之中唐僧教訓悟空的一席話,確有深意。
唐三藏︰「做咩呀﹖你愛呀﹖你愛要出聲先得架,你愛我比你,你唔愛我當然唔會比你啦!」
愛或不愛,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