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狂舞派3》劇照

《狂舞派3》︳假使世界原來不像你預期 ︳我哋為咗發夢可以去到幾盡

正如參演的演員所言,《狂舞派3》與《狂舞派》,可被視為兩部獨立的電影。《狂舞派》以舞蹈為主題,屬於鼓勵人追求夢想的青春熱血片;《狂舞派3》內Rap的元素更重,主題亦更為廣泛,嘗試覆蓋地產霸權、公共空間、Hip Hop 文化等議題。最重要的訊息,一言以蔽之,在於如何在現實中苦苦掙扎,堅持活出真我。

(與上一篇關於《靈魂奇遇記》的文章一樣,以下將會有大量劇透,請自行衡量風險。)

消失的《狂舞派2》?

時光荏苒,《狂舞派》已經是2013年的作品。當時初出茅廬的演員,在今次的作品已漸漸褪去了當日的青澀。以Lokman為例,八年過去,搖身一變,他已成為了本地首屈一指男子組合MIRROR的隊長。睽違多年,《狂舞派3》正式面世。教人疑惑的是,為何《狂舞派》系列並沒有 2? (當然,各位亦可以收看試當真包辦的試映劇場《狂舞派2》

簡單而言,導演黃修平不希望複製過往的成功方程式,製造出另一部《狂舞派》,因為這樣的製作大多會失敗告終,甚至破壞觀眾對前作的回憶。即使觀眾要求推出續集的呼聲很高,導演始終沒有回應市場的需求。電影劇情亦有呼應導演的觀點,戲中所描述的《狂舞派3》不正是劇情大暴走,轉變成一部槍林彈雨的戰爭片嗎?因此,《狂舞派3》絕非《狂舞派》的續集。角色名稱以外,劇情上亦沒有太多相連的地方。

撇除「拍續集會變成爛片」的通俗解釋,導演亦有另一個頗有趣的答案。他想像《狂舞派2》真的出現了,最終慘淡收場,就正好承接《狂舞派3》的主題 — 一眾角色如何在困境重新出發?如何面對這座殘酷的都市?星途半紅不黑,如何在理想和麵包中抉擇,或者拿挰平衡?

電影?紀錄片?

觀眾對電影的評價兩極,滿意的人認為電影寫實貼地,描繪了年輕人,尤其是從事藝術的人在工廈的掙扎;批評的人則認為電影簡直就是現實,龍城區工廈發生的事,正是觀塘區每日上演的戲碼。Heyo的《歡迎辭》提到「我都想興業,我都想成業,我都想可以搵個位置畀我敬業」,當中不正呼應了觀塘區工廈林立的興業街、成業街及敬業街嗎?於是,質疑者認為電影走出了電影的界線,反而變成了紀錄片、新聞片段。雖然電影以「狂舞派」一班成員推廣龍城區為主線,但筆者認為工廈、藝術、地產霸櫂等,只是載體。這堆題材絕非可有可無,但至為重要的主旨在於這群年輕人如何應對現實生活的挫折,繼續在人生路上向前邁進。就好像結尾的片段,事過境遷後,一眾角色如何繼續堅持跳舞。

理想和麵包可以兼得嗎?

面對殘酷的現實世界,各人有不同的取態。與他人截然不同,從一而終的是阿弗。阿弗對Hip Hop文化的堅持,使他橫跨了整個太平洋。他到紐約訪問Hip Hop界元老,訴說Hip Hop文化 的精髓。他狠批以阿良為首的「狂舞派」,盜取了Hip Hop的形式,卻違背了其精神,同時徹底破壞了工廈的生態,是「狂舞LIE」。

狂舞派3
圖片來源︰《狂舞派3》劇照

阿弗︰「從前呢,有隻老虎,佢為咗證明自己係一隻老虎而走咗入動物園,你話喇,佢仲係咪一隻老虎吖嗱?」

與阿弗稍為不同的是Heyo。阿弗質疑Heyo這頭老虎向商業靠攏,但Heyo的答案亦一針見血。他為生計,只可以向現實低頭。當然,Heyo最後「醒覺」了,他後悔為龍城發展塗脂抹粉的舉動,於是才有動土禮出現混亂的一幕。

Heyo︰「咁而家個森林無野食呀嘛!」

阿弗和Heyo 都在麵包和理想中二擇其一,阿良就是嘗試兩者兼得的人。阿良自以為以其創意、小聰明,加上其他成員的藝術天賦,就可以打出名堂,賺取資源及影響力,再為其他工廈租戶發聲及爭取。可是,這倒顯得一廂情願。畢竟「城優辦」的主席連阿良口中的KIDA(Kowloon Industrial District Artists)的意思也不清楚,更遑論他們正面對的難題。後來,當牆上的塗鴉被清走,租戶被逼遷,跟阿良感情要好的拾荒婆婆亦失去了手推車,他才如夢初醒,發現想像跟現實原來不一樣,自己淪為了幫兇。

關於現實與理想的掙扎,阿Dave遠赴美國交流所得到的答案是 “Hip Hop is for the kids”、「只有B-boys、B-girls,沒有B-men、B-women」。那就代表這部電影,希望人放棄夢想嗎?筆者不敢苟同。這部電影希望訴說現實的殘酷,但即使現實有再多的制肘,大家都應該各施各法,繼續掙扎下去。《狂舞派》的英文名稱為The Way We Dance;《狂舞派3》就變成了 The Way We Keep Dancing,就象徵了製作班底希望表達的訊息。縱使荊棘滿途,也要披荊斬棘,堅持自己的理想。

電影希望表達的訊息,不只適用於Hip Hop、Rap、舞蹈,或者KIDA等一眾藝術工作者,亦適合於每一個平凡人。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取捨,每日都困擾著很多人。畢竟,這個世界不可能有太多個阿弗。我們一方面對乏味的工作感到不滿,另一方面又擔心失去支撐生活的收入,這是無數人共同面對的困境。於是,有了在職斜棟的概念,鼓勵人發展興趣副業時,亦不致於失去正職。或許,這可以是邁向理想的折衷辦法。

《狂舞派》的經典對白是︰「為咗跳舞,你可以去到幾盡」;
《狂舞派3》的主題曲《歡迎嚟到呢座城市》亦有一句作呼應—「我哋為咗發夢,可以去到幾盡」;
正如黃修平導演所言,他希望世界上有更多可以做回自己的人。

Spread the Knowledge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