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失眠

無心睡眠(下)—淺談虛實|中醫角度看失眠

相信各位打工仔都一定試過徹夜失眠,又或者有淺寐多夢易醒,日間雲遊太虛的經驗。上文提過中醫視睡眠作息為一種重要的生理規律,需要順應大自然及身體的節奏,以陰陽作為此大規律的模組,解釋順從規律的重要性。

上一篇文章 : 無心睡眠(上)—淺談陰陽

如果可以像<黃帝內經>中描述古人「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當然是最理想的生活經營方式,但現代人生活就是多姿多彩,紛紜複雜,如何導致中醫理解中的不同類型的睡眠困難?

明代<景岳全書>不寐篇說道,「不寐證雖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則盡之矣。蓋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氣之擾,一由營氣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實證,無邪者皆虛證。」

甚麼是虛實?

以栽種植物作為類比,植物成長需要水份﹑陽光﹑空氣﹑養份,要發揮功能,必要的成長條件大同小異,然而要用心栽種,每種植物所需之條件比例不一,多肉植物和水種豆苗的水土比例差異就比較顯著。如果用仙人掌類的多肉植物的水份量培養水植物,豆苗也許仍能生存,但植物軀幹一定因水份不足而變得軟趴趴。條件量不足以附合機體發揮正常功能,中醫稱之謂本之「虛」,像肺陰不足而表現為皮膚乾躁。

素食者怎麼辦?研究發現「植物也會痛」 網崩潰:吃沙拉根本虐殺| 網路人氣話題| 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

反之而言,如果用栽種水植豆苗的水量灌溉多肉植物,而其泥土疏鬆程度未能導走多餘水份,就會長期在盤栽見到水份過溢而植物株開始腐爛。當生存條件量多於機體所能消化而變得剩餘時,中醫稱之為標「實」,像飲食不節制時,份量超過了脾胃所能消化的營養,就會反過來阻礙消化功能,俚語稱的「濕滯」,濕是指過剩而成的病理產物—內傷之「邪」,滯是指消化因「實邪」影響機能運作不暢。

心藏神可致失眠

五臟六腑機能互為影響,其中一個功能失衡都有機會引起睡眠障礙。這裡簡介最具影響力的一個—心,君主之官。

心(臟腑)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F%83_(%E8%87%9F%E8%85%91)

心之於我們,就如電腦的處理器,狀態直接影響運算能力,如果同時處理資訊過載可能會引致當機—「失神」。俚語中,我們指運算快速而準確的能力為「神算」,這種包含條理清淅﹑運算快而判決準確等等的能力歸納於心的神智功能,中醫稱之為「心藏神」,若然此功能不能發揮,就不能達致「得神」的狀態,不但影響日常表現,「神不安」甚至影響至病理,睡不著覺是一例,「失驚無神」是情緒過載而失去鎮定能力表現錯亂是另一例。

安神的條件

心的藏神機能受阻「受擾」就會影響日常表現,那麼如何讓受擾的心神滿足神安的條件,回復日常表現呢?不外乎—「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把不足的條件補充,把剩餘過多而阻礙功能的病理產物移除,並讓機能恢復暢順運作。

心臟負責管理血液運輸系統,其功能亦受血中營養所滋潤供及。都市人生活工作忙碌,常常消耗心智氣血過度未及恢復,時間久了便成為心血虛,不足以支援安神的工作。要處理這類情形便需「養血安神」,透過選用養心﹑肝陰血的藥物(多是油脂較重的種子類),配伍對應處理就診人寒熱多變體質的藥物,支援輔助修補安神。

若心神功能是受到病理產物所影響,如日常反覆受刺激,反應表現為暴怒情緒過載—俚語稱之「心火盛」,心火擾動神智機能,要處理便需要鑒別火的來源以平息並把受擾的心神鎮定重回安穩的狀態,後半部可用質量重的礦石類藥物達至「重鎮安神」。

多舉一個有趣例子,如大型意外後身心受傷,心神受驚,情緒過載以致神智紊亂,古裝電視劇一般會以「燒符水」作處理,中醫角度看來,雖未盡附合臨床要求,倒有數分道理,經過炒炭炮製(把藥物用火處理至外部枯黑,內部焦黃,有焦苦味)的中藥,如大黃炭﹑血餘炭等,皆增強了止血作用,可以減少因內外傷失血,以免心神功能因心血耗損而進一步惡化,止血以安神。

繼續閱讀 :如果身邊人出現幻覺,你會害怕嗎?

一如<景岳全書>的叙述,「蓋寐本乎陰,神其主也,神安則寐,神不安則不寐。」神安理得,一夜飽足安穩睡眠便非難事

閱讀更多相關文章:按此

作者簡介: Emily Wong

註冊中醫師 006973 中文大學心理學碩士(MAPSY)

Spread the Knowledge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