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幸福是什麼?電影《靈魂奇遇記》中的鋼琴手Joe經歷一波三折,終於順利加入知名樂團,並完成了夢寐以求的爵士表演,卻沒有感受到想像中的幸福;這是因為在知名樂團表演非Joe真正想要的夢想,而僅是社會上對「成功」的衡量標準。在當今社會中,大多數人會跟從主流想法,以名利來衡量一個人的成就與價值;事實上,即使在三十歲前名利雙收,達到世俗所謂的「成功」,也未必能獲得持續的幸福。
「成功=幸福」?
在急功近利的時代,很多人認為「成功=幸福」,名成利就的人一定會快樂。然而,很多人在實現最初的目標後只收獲轉瞬即逝的幸福感,繼而開始盲目追求錢財。正向心理學創始人Martin Seligman提出,名成利就只是短暫的狀態,真正的成就應該是信念上的追求。例如備受尊敬的德蘭修女,當時她無權無勢,卻堅持幫助窮人的信念,一生救助和服侍貧困的人;如此堅守並實踐自己的信念,才是成功的人生。
德蘭修女,你幸福嗎?
上文提到德蘭修女是成功的人,那她幸福嗎?正向心理學告訴我們,她是幸福的,因為她達成了幸福模型(PERMA)的其中一個元素——意義。
Martin Seligman於2011年提出的幸福模型(PERMA),指出人若想得到持續的幸福,便需要五項不同的元素,分別是:正向情緒(Positive Emotion)、投入(Engagement)、人際關係(Relationship)、意義(Meaning)及成就(Accomplishment)。
幸福的測量方式:幸福模型(PERMA)
元素一:正向情緒(Positive Emotion)
包含十種正向情緒:喜悅、幽默、興趣,自豪、激勵、感激、寧靜、希望、敬佩與愛。正向情緒與幸福程度成正比——正向情緒出現的頻率愈高,人們的幸福感就愈強。例如在我們做感興趣的事時,過程中會產生喜悅和滿足感,繼而覺得幸福。
元素二:投入(Engagement)
當你身心全情投入在一項活動中,偶爾會感到「快活不知時日過」;這時候的你就會達到「心流(Flow)」,即忘我的狀態。例如當你放下手機,與喜愛的人一起聊天說笑時,你全情投入在與對方的相處中,便會達到心流的狀態,並從中感受到不同的正向情緒,以至幸福感。
元素三:人際關係(Relationship)
與生活中不同的人建立並維持良好關係,能夠為你帶來正向情緒。例如與身邊的人主動分享近況,關心對方,交流彼此想法,在每次相處中了解對方更多和提升彼此關係,從而獲得喜悅,感激和愛。
元素四:意義(Meaning)
意義指的是「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即比自己更重要的東西。意義是主觀且因人而異的,例如有人認為社會發展對他們來說是意義重大的,所以當社會上出現不公,他們會勇於發聲,即使性命受威脅仍在所不惜。
若我們知道什麼事對自己是具意義的,我們就能進一步理解與參與相關活動,從中感受到喜悅、滿足感、使命感等,也能促使我們獲得最後一個幸福元素—成就。
元素五:成就(Accomplishment)
對大部分人來說,成就就是有錢、有權力、有地位;如果你追求的也是這些客觀的、由外界定義的「成就」,那你就會跟Joe一樣感受不到幸福。想獲得持續的幸福感,我們需要找到自己想做的事、追求主觀的成就:例如對筆者本人而言,若能在每次授課時都給予學員一點得著,為他們帶來對學習的動力和追求,這已經算是一點成就,並賦予我很大的意義。
逆境常現,負能量充斥,無助添無望,如何轉化意念,掌控生活及工作,活得快樂呢?:點擊課程職場正向心理學
前往幸福的國度
大眾眼中所謂「成功的標準」對很多人來說都遙不可及,假如我們能把成功的定義轉化為幸福,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從事讓自己感到幸福與滿足的事,而不是盲目只追求金錢、權力或地位,相信大多數人都能同時感到成功與幸福,而整個社會甚至全世界都會變得更美好。
美國著名新聞從業員Sydney Harris說過:「Happiness is a direction, not a place」。世界上或許沒有真正幸福的國度,但若我們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五元素,除了能感到持久的幸福快樂,也能在亂世當中為我們形成一層保護膜,讓我們在危難中不致感到慌張、迷失,皆因我們清楚知道自己正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祈願各人能夠順利在各自前往幸福的路上前行,沒有終點的,持續感到幸福。
延伸閱讀:如何擁有真正快樂的生活
如想獲得更多相關知識,記得留意我哋的Blog。我哋會不斷提供免費心理相關資訊。
參考文獻:
Clucas Joan Graff. (1988). Mother Teresa. Chelsea House Publications. New York.
Dweck, Carol Susan. (2016).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Seligman, Martin. (2013). Flourishing: A Visionary New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 and Well-being. United States: Simon & Schuster.
Seligman, Martin. (2011). Authentic Happiness: Using the New Positive Psychology to Realise Your Potential for Lasting Fulfilment. Hachette UK.
Seligman, Martin. (2006). Learned Optimism: How to Change Your Mind and Your Life. Vintage.
作者: TonyW
小弟是一名對學習及推廣身、心、靈很感興趣的香港人,希望與大家學習及分享在亂世中尋找及實現自己的價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