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iPhone 13

【蘋果秋季發佈會】Iphone 13零亮點,點解依然有人買?

在本週三,蘋果公司舉行了秋季發佈會,當中公開了以Iphone 13為首的一系列新Iphone以及Airpods 3、Ipad mini 6等新品。不少人對Iphone 13感到失望,認為與上一代Iphone的差別不大,甚至有人指出,Iphone 13最大的亮點是「有粉紅色」。即使如此,不少人仍然看好Iphone 13及一系列蘋果新品的銷情,甚至有人打算在開售當天馬上訂購,究竟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蘋果公司的營銷心理學

相信在很多人心目中,蘋果產品已經不單單是電子產品,蘋果品牌本身有一種象徵意義。這些年來,香港人對Iphone等蘋果產品熱烈追捧,甚至有人認為蘋果非單單一個品牌,而是一種「信仰」。蘋果公司把自身打造成重視生活品質的品牌,產品外型設計簡約而精緻,而且注重環保,在產品中加入環保的元素,而這種品牌形象正正吸引了很多理念相同的人。不少人購買蘋果產品,除了因為功能上的優勝,更是因為對品牌理念的認同,以及對簡約與精緻生活的崇尚與追求。

其他文章:「我老婆嫁左比Mirror導致婚姻破裂關注組」谷友的心態是什麼?

蘋果在產品製作及運送過程中盡量減少塑膠的使用,以保持環保,推動地球可持續發展。(蘋果2021年進度報告

你是否羊群裡的人:從眾行為

你是朋友中第一個使用Iphone的人?還是看到朋友使用Iphone後萌生換手機念頭的人?相信不少使用Android手機的人都被問過「你有無Airdrop?」與「你幾時換Iphone?」。iOS系統與Android系統的不相容,使與群體中的少數更能感受到自己「掉隊」、「落伍」,繼而選擇跟從大眾的思想與行文,這就是心理學中的從眾效應。事實上,Iphone與其他Android手機相比各有好處,但大家還是會在未做比較的情況下,下意識選擇Iphone。

前幾年Iphone開售,大批「果粉」排隊購買。近年排隊盛況已大不如前,但仍然有不少人選擇在新品推出時馬上入手。

被忽略的陷阱:包裝效應

當購買一件產品時,我們會先看產品的外表與性能,再判斷它的性價比。從而作出相應的決定;但眾所週知,消費者不可能百分之一百理性。在選擇購買一件產品時,我們很多時候選擇「跟從感覺」,購買自己想要的產品。而什麼因素會驅使我們喜歡一件產品呢?一項來自美國的研究指出,接近七成的消費者是根據商品的包裝來作出購物選擇,這就是所謂的「包裝效應」。包裝的設計可以大大改變消費者對產品的印象,也可以引起消費者購買的慾望。

作為大型跨國企業的蘋果公司,背後有專屬的包裝工程師團隊,研究及設計各種產品的包裝。蘋果公司為了消費者在打開包裝時也保持愉悅的感覺,連快遞用的紙箱也有所講究。一位曾為蘋果工程師的Youtuber曾經拍片解釋新iMac包裝的設計,當中很多能「治好強迫症」但為使用者忽略的細節。除了iMac,其實Iphone的包裝設計也有所講究。所以,如果你在購買蘋果產品之前,單是幻想自己開箱產品就感到非常快樂,你可能在不知不覺間掉進了包裝效應的陷阱。

看起來的Iphone包裝設計,實際上暗藏玄機,甚至能影響消費者購買意欲。

Iphone 13:究竟點解要買?

所以,究竟點解要買Iphone 13?Iphone 13到底值得買嗎?這問題沒有標準的答案,只要你能清楚知道自己為什麼買或不買,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因此,建議需要換手機的大家,除了Iphone 13系列的手機外,不妨了解一下蘋果其他手機、甚至其他品牌的手機,理性作出比較,尋找最適合自己的選擇。當然,如果在經過判斷後,你覺得自己需要一部Iphone 13,那就趕緊去預訂啦!

延伸閱讀:一場暫名為《試當真一週年現場版》的社會實驗

作者:SKY

00後心理學系本科生,比起心理學更熱愛研究偽科學

Spread the Knowledge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