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社內相親

《社內相親》:唔好俾人知我同老細拍拖呀!

疫情期間,除咗WFH,居家娛樂一定少不了睇Netflix。在搜尋期間,我發現一套劇集叫《A Business Proposal》,中文名《社內相親》,作為組織心理學家,我即時被它的標題吸引,想了解一下是關於什麼商業上的紀錄片。

但是,這套劇集是講述一個隱藏自己身份的公司職員同自己老闆拍拖的浪漫愛情喜劇。

放心,這不是一個戀愛專欄,我們主要是探討如何處理公司上的不同人際關係。

公司的人際關係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上班最麻煩的地方不是處理工作上的任務,而是要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

故事中的女主角申夏莉是在Gofood公司工作的資深研究員,她與另外三位同事在冷凍食品開發一組共同工作。在劇中,他們要共同研發一種新款餃子。

由於這套是愛情喜劇,所以在員工關係描述不會過於複雜。但是,我們可以從過程中,發現到良好的人際關係,有效達致理想的結果。

在這四人團隊中,組長願意接納員工們的提議/意見,亦同時提供自由度及支持員工開發新產品。

雖然劇中的組長沒有拍拖,但當知道下屬要見傾慕的對象時,她都願意放行。

在一次飯局時,團隊會互相認同大家的貢獻,也會尊重大家的付出。

最終,他們所研發的餃子獲得公司接納,女主角也因此而獲得大獎。

除了剛才所提及的方法可以有利人際關係,還有沒有什麼可以在職場運用呢?

根據教授 Barbara 在2005年關於正面情緒的期刊中,說明正向思維及正面語言的重要性。

正向思維能夠讓你探索不同資源讓你去解決問題,提高你的復原力去面對逆境,亦能讓你處於一個更好狀態。

研究顯示,正面語言和負面語言的比例為3:1或以上的團隊,在工作上可以創造更高的效率,團隊成員會獲得更好評價。

所以,如果你想有一個理想的工作環境,不妨多用一些正面語言。

閱讀其他文章:《殭屍校園》中的 終極Free Rider

負面關係及影響

可能你會想,就算我用了以上的方法,也難避免同事間出現的負面關係。

冇錯,以上方法不能絕對解決所有負面問題。

正如劇中的女主角,被男主角發現她用另一個身份欺騙自己。

於是,他就運用自己在公司的權力,不斷要求女主角重做餃子。

女主角在過程中受盡痛苦,根本不知道應該要怎樣做才能滿足到男主角的要求。

其實在日常工作中,我想大家也曾經遇過以下這些情況 :

  • 1, 曾經試過被不禮貌對待
  • 2, 明明其他同事就沒有問題,但出現在自己身上的時候主管卻說有問題
  • 3, 同事在暗中散播對你不利的消息
  • 4, 沒有確實的原因,卻要求你多次更改計劃
  • 5, 沒有尊重你的意見,甚至當你提出意見,卻只會得到批評

在這種情況下,同事們會花費更多氣力去面對這些不公平的事情,狀態也因此受影響,從而未能滿足公司的要求。

這樣的惡性循環,只會令同事愈來愈多壓力,愈來愈負面,不單止影響到公司的運作,甚至員工可能要被辭退。

所以,當公司有這些負面環境影響的時候,除了我們要有正向思維之外,也需要一些策略去協助改善這些情況。

6個步驟處理人事問題

早在1979年,Bolton 博士已經提出這六個步驟可以幫助解決人際關係的問題。

  • 1,準備。用堅定的訊息去表達。這裏的堅定(Assertiveness) 在中文的譯法較為難以理解。這訊息是要同時包含自己的需要及別人的需要。
  • 2, 發送訊息。
  • 3, 沉默。發送訊息後,讓接受者理解。
  • 4, 用心聆聽。聆聽接收者的回應。
  • 5, 重複之前的步驟。要確定接收者能否清晰接收到之前的內容。如未能接收,就要再重複發送訊息。
  • 6, 注重於解決方法。這個訊息本身可以不包含解決方法,可以讓接收者提供。但當然,這個解決方案最好是滿足大部份人的需要。

社內相親總結

人際關係不單止在於工作中,對日常生活也非常重要。

人類是群體動物,相互溝通是非常重要的,你有沒有想過正向關係都可以應用於夫妻身上,因為都想配合今次的主題。

根據夫妻關係權威Gottman (1994) 的研究指出,正向比例一旦低於5:1,夫妻關係便會出現問題。

你們可以趁有空的時間,回想一下同伴侶/朋友/工作夥伴溝通的時候,多數是正面還是負面的。

如果我們能夠運用正向思維,就能有效改善這些人際關係的情況。

最後,你如果真係有機會同社長拍拖,你又願唔願意呢?

閱讀其他文章:《蜘蛛俠:不戰無歸》學習MJ的期望管理

參考文獻

Bolton, R. (1979). People Skills,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Fredrickson, B. L. (2004). 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Biological Sciences, 359(1449), 1367–1377. 

Gottman, J. M. (1994). What predicts divor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ital processes and marital outcomes. New York: Lawrence Erlbaum.

專欄作者簡介

作者:TOMMY FUNG

工業及組織心理學家

美國工業及組織心理學會會員

Why So Serious Training 創辦人

LEGO®SERIOUS PLAY® 註冊方法引導師

Spread the Knowledge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Scroll to Top